槟榔谷里赏非遗

小编:郝宁 史晓宇 <video width=&quo发布日期:2025-10-16浏览量:7
核心提示:“波隆!”“波隆!”(黎语,意为“你好”),伴随着鼻箫传出的黎家小调,“情系琼台·魅力双岛——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嘉宾近日走进海南保亭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用刚刚学会的黎语,与村民热情地打招呼,开始了海南非遗体验之旅。

“波隆!”“波隆!”(黎语,意为“你好”),伴随着鼻箫传出的黎家小调,“情系琼台·魅力双岛——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嘉宾近日走进海南保亭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用刚刚学会的黎语,与村民热情地打招呼,开始了海南非遗体验之旅。

海南岛和台湾岛的少数民族同胞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拥有相似的断发文面、腰机纺织等古越民俗。当观光车在茂密的雨林间穿行,景区内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勾起了嘉宾们的家乡记忆。“有没有觉得这里和台湾的九族文化村很像?”一位嘉宾的新发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文化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我非常喜欢这里。”桃园市美术协会理事长、油画家胡毓正此前曾带领不少学生参观台湾的九族文化村。槟榔谷内年轻的黎族、苗族工作人员吸引了他的目光。“当地的文化是根,也是乡愁,年轻一代愿意回到景区工作,传承本民族文化,非常让人欣喜。”

“槟榔谷展示了海南黎族苗族文化,而九族文化村则展示了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尽管是第一次到海南,阳明交通大学艺文中心顾问洪惠冠却觉得槟榔谷“似曾相识”。

洪惠冠和家人一路比较着两地少数民族的不同之处,在黎族五大方言区的服饰展陈前,她通过图腾纹样了解海南岛黎族各支系的分布与文化特征,最终在一张黎族方言地图前停下了脚步。“琼台两地的文化有很多共通之处,服饰、民俗都让我们感觉非常熟悉,未来可以多多交流。”洪惠冠还观察到,槟榔谷黎锦技艺展示区内,通过展示牌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体现了当地对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视。

展示区内,黎族阿婆用手指捻起棉线,木刀轻推,多彩图案便如游鱼般在经纬间织就,展示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独特魅力。眼前的场景,让第一次来到海南的台湾工艺之家植物染艺术家、大地工作坊负责人林洁怡想起了在台湾学习织布的经历。她仔细观察着阿婆的织布方式,聆听着黎锦制作技艺介绍,最后向同伴感慨:“好熟悉,这几乎是和台湾一样的方法!”

黎锦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织造美感。林洁怡建议,未来在黎锦产品开发中,可以融入创新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概念、生活实用性与多样材质,让传统织造元素以当代的方式呈现,不仅能延续黎锦的文化精神,还能让这项非遗技艺更贴近现代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林洁怡期待未来能与海南有更多在非遗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体验海南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

中华青年文化拓展协会理事长、左岸可玻璃工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林谕靓头戴黎锦元素的发箍,笑脸盈盈地向记者展示着刚刚购买的文创产品。此前曾到访三亚度假的她在槟榔谷发现了海南的另一面。

“之前提起海南,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海景,还有和台湾垦丁非常像的度假地,没想到还有非遗技艺保存如此完好的景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怀着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向我们展示非遗技艺,让我非常感动。”

“这是独一无二的纪念品。”槟榔谷内,台湾唐龙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国威快速“下单”了黎锦围巾,计划将这份海南记忆带回台湾。此前,李国威曾参观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了解了海南为保护和传承非遗开展的系列工作。如今,亲眼看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年轻人的陪伴下织就黎锦,让他亲身感受到了非遗技艺代代传承的魅力。

以自然山水树木和黎族、苗族民居船型屋为舞台背景,融入黎族打柴舞等非遗,大型实景民族歌舞剧《槟榔·古韵》将一幅黎族苗族先民的日常生活图景徐徐展开。

舞台旁,观演游客陆续进场,长期从事文化交流工作的中华优秀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姚旭展告诉记者:“槟榔谷里的黎族、苗族文化保存非常好,文创产品也非常用心。”在他看来,槟榔谷景区配套完整,通过现代化方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民族文化,为游客提供了难得的文化体验。

“期待学习、吸收海南的文化特色之后,创造新的合作机会。”姚旭展说。

文章链接:http://fj.fjph.vip/news/show-3545.html
文章来源:龙岩旅游网    
 

最新小商品批发

 
更多>同类资讯
地图导航